中醫也能治療失智症!5年前全台第一個「中醫失智症特別門診」成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就是背後功臣之一,談到當時的起心動念,全來自於一位中風婦人,某次針灸治療結束後,竟然不知去向,家屬和醫護趕緊發動全院員工幫忙找人,所幸最後有驚無險,後來才知道這名中風婦人出現了失智問題。
中風後治療是中醫的專長項目之一,可幫助改善病人的肢體活動度,但林舜穀在門診中觀察到,中風病人起初大多是肢體問題,之後漸漸發展成腦部退化,可能出現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下降,或是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讓病人和家屬都飽受困擾。
由於過去幾乎沒有人鑽研中醫失智症治療,究竟能帶來多少助益、會不會和西醫有交互作用,當時仍是未知數,在林舜穀一步步研究之下,證實了穴位按摩、針灸、電針等中醫治療的助益。
一般來說,失智症患者會在5、6年內走向失能,若輔以中醫治療,至少可以延後1.5年;其次是失智症後期常有吞嚥困難、排尿問題,中醫治療可幫助減少嗆咳、避免吸入性肺炎,並減少使用導尿管,患者需要頻繁跑醫院的機會也降低了。
林舜穀說,北市聯醫長期關注失智症領域,設置中醫失智症門診後,跨科合作也逐漸建立默契,神經內科和中醫科會互相轉介病人,治療上也有互補效果;由於國內中醫師培訓制度也包含西醫相關知識,因此中醫師也能透過雲端藥歷系統查閱病患的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檢查結果,進而了解患者腦部萎縮部位,找到更精確的針灸位置。
近年對於失智症治療的關注焦點「越來越往前」,希望能及早發現治療。林舜穀指出,有些人30幾歲就開始出現腦部退化,變得健忘、思考遲鈍、頭部沉重、頭暈,且休息後也不見好轉,甚至影響工作表現,也就是俗稱的「腦霧」,此時就可以尋求中醫協助找出背後原因,越早接受治療,延緩腦部退化的效果就越好。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tw.news.yahoo.com/%E6%9E%97%E8%88%9C%E7%A9%80%E7%82%BA%E7%97%85%E6%82%A3%E8%B5%B7%E5%BF%83%E
離婚證人